热门资讯 > 校友故事 > 正文

朱炳寅简介(朱炳寅谈强柱弱梁)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06 20:06:06

QQ截图20221216154746

朱炳寅简介

朱炳寅,1960年3月生,198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工民建专业,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专业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第四结构设计研究室主任。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命题专家组成员、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命题专家组组长、全国注册工程师与香港工程师互认培训测试专家组成员、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评审专家组成员、天津滨海新区建筑工程结构审查专家组成员、建筑结构杂志编委、土木工程学报特邀审稿专家。



朱炳寅谈强柱弱梁

影响强柱弱梁的因素很多,涉及:计算假定、梁端负弯矩钢筋、梁端正弯矩钢筋、梁端裂缝验算、楼板配筋等诸多问题。规范采用加法,就是加大柱端弯矩设计值,但实际工程中要实现强柱弱梁难度很大,按目前设计计算方法设计,基本上只是一个梦。

主要问题如下:

1. 计算梁端与实际梁端位置不统一,导致梁端计算负弯矩过大,加大强柱弱梁的负担;

2. 梁端底部实配钢筋与强柱弱梁验算相差巨大,程序的强柱弱梁验算未考虑规范强条规定的框架梁梁端上下钢筋配置要求,强柱弱梁验算结果严重不真实;

3. 裂缝验算时梁端弯矩取值不合理,导致梁端配筋过大,而梁端配筋加大后未进行强柱弱梁的再验算;

4. 实际工程中,楼板钢筋的影响,楼板越厚,影响越大。

考虑上述问题,经估算现阶段要实现强柱弱梁,柱端弯矩放大系数应不小于2.

强柱弱梁的根本目的是为确保大震时的梁铰机制,最为紧迫的是按规范要求改进计算程序,还强柱弱梁验算的真实情况。实际工程中,建议可多做减法,应严格控制梁端正负钢筋,配筋应做到:梁端不多、跨中不少、总量控制,这样强柱弱梁才有可能。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